查看原文
其他

肉眼PK雷达:我们大日本帝国海军真的是太厉害啦! | 循迹晓讲

瑞鹤 循迹晓讲 2021-08-05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瑞鹤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60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二战的时候,日本跟美国在太平洋打了四年,终于战败。反应太平洋战争的史料汗牛充栋,此处不再赘述。日本人打败仗,有很多因素,从技术上讲,后世总结了盟军战胜日本的几个关键性武器——原子弹,VT信管和雷达

 

◎ 美国在日本长崎投掷的绰号“胖子”的原子弹;二战期间,盟军发明在炮弹上使用无线电感应的VT信管,使防空火炮的效力大为提高


这三个武器中,原子弹和VT信管差不多是美国独步天下的武器,日本不是“落后”的问题,是“根本没有”的问题。跟这俩相比,雷达日本还是有的,但他们的雷达技术远远落后英美,也不能说日本的雷达都是废物,但在战争最关键的关头,比如在中途岛和瓜达卡纳尔,日本海军的雷达基本上跟摆设差不多,这几次战役输掉,日本即使后来有了雷达,也都已经无济于事了。

 

而本文所讲的故事,最大的讽刺在于,其实日本在雷达技术上并不是那么弱,甚至最早发明雷达核心部件的,就是个日本人,而日本军队在二战期间,对这个发明竟然一无所知,这当中的事情,就相当让人无话可说了。


◎ 没了雷达日本海军打败仗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在几次最关键的战役中日本都吃了没有雷达的亏。


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没有装备雷达,它们观测美国飞机的手段,就是瞭望员的眼睛。赶巧那天中途岛海域还是多云,美国的俯冲轰炸机都飞到日本人头顶上,瞭望员才看到他们,到这个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 参加中途岛海战的日军航母,普遍没有装备雷达,这是苍龙号的舰桥,顶上没有雷达,观测只能靠肉眼


在短短的五分钟之内,赤城,加贺,苍龙三艘航母都被炸弹命中,这所谓的“命运五分钟”成为了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在此之后,日本海军仅剩的航母飞龙奋起反击,但美军是有雷达的,飞龙的舰爆舰攻虽然重创了约克城,自己也损失惨重。最终,在当天下午的战斗中,飞龙号也被击毁,四艘航母魂归大海,日本海军最尖锐的进攻之矛被折断了。

◎ 结果,在中途岛战役中,苍龙号身中三弹,魂归大海,其他几艘日本航母也遭到了类似的命运

 

◎中途岛海战日军四艘航母被击沉的全过程,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D4y197yp?t=98


在中途岛遭遇惨败之后,日本海军还有相当的实力。但瓜达卡纳尔岛战役中,日本海军在消耗战中元气大伤,这其中,很重要的因素还是雷达。


日本军舰装备雷达的时间并不长,也用不习惯。在海战中,虽然日本海军很有精神,但还是被英美鬼畜的雷达玩的团团转,很多次五五开的海战,就因为雷达的缘故,变成了对日本人一边倒的屠杀。

 

◎ 后世的艺术画,华盛顿号战列舰在雷达指引下向雾岛号战列舰开火


1942年11月,日本海军战列舰雾岛在晚上用探照灯发现了美国海军战列舰达科他号,正当日本人对这艘战列舰开火的时候,美国海军的另一艘战列舰华盛顿号悄悄地用雷达锁定了雾岛号,随后突然开火,七分钟之内,雾岛号战列舰就被九枚大口径炮弹打得面目全非,而且日本人根本不知道这是从哪里飞来的炮弹,无从还手。


◎ 可怜的雾岛挨了这么多发16英寸炮弹(红色标记),沉没是必然的事情


这次海战,雾岛号战列舰被击沉,而华盛顿号连根毛都没伤着,没有雷达的日本人被暴揍,这在瓜岛附近海域发生了不止一次。到最后,日本输掉瓜岛争夺战,整个日本帝国也就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

 

◎ 八木秀次教授发明雷达天线


其实,日本人曾经很接近发明雷达。


早在1925年,日本东北大学的八木秀次教授和他的学生宇田新太郎就发明出了发射无线电波的天线。后世把它叫做“八木天线”,有了它,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受更稳定。到现在,一些平房,屋顶上支着的电视信号天线,都是这种“八木天线”。

 

◎ 用于接收电视信号的鱼骨天线,本质上就是一种八木天线

 

八木天线有多重要呢?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算是工科领域里最权威的组织之一了,IEEE评选了一个里程碑列表,记载了从科研的上古时期(公元1800年之前)到近代(目前评选至1989年)的里程碑式发明和成就,其中包括麦克斯韦方程组,第一台通用功能电子计算机ENIAC和第一个晶体管这种大家比较熟悉的重大发明。


本文所提及八木-宇田 (Yagi-Uda)天线被选为1924年的里程碑发明,这已足显其重要性。

 

八木秀次和宇田新太郎两个人,谁在八木天线的发明中贡献更多,这本身是另一段公案,此处不再详述。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这俩都是根正苗红的日本人

 

1925年,宇田新太郎以唯一作者身份用日文发表第一篇八木-宇田天线相关文章(系列文章的序文),同年,八木秀次申请八木-宇田天线日本专利(未告知宇田新太郎),将自己列为唯一发明者。

 

1926年,第一篇八木-宇田天线的英文论文发表,八木秀次为第一作者,宇田新太郎为第二作者,同年,宇田新次郎开始发表八木-宇田天线的11篇系列文章,1927年八木秀次访问美国,发表八木-宇田天线相关演讲。1928年八木秀次访问美国,将宇田的论文翻译成了英文并发表。

 

◎ 八木秀次教授

 

八木天线的技术受到了欧美无线电行业的极大关注。当时英美正在开发雷达,但苦于没有好的信号接收发射装备,八木天线的到来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雷达技术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到了二战之前,英国已经将雷达运用于军事领域,在不列颠空战中,雷达成了英国人获胜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伴随着雷达,各种各样的八木天线也被开发出来,比如很多夜间战斗机头上的各种天线,可以说,没有八木天线,就不会有雷达后来的辉煌。

 

◎ 德军夜间战斗机Bf-110机头的天线,也是八木天线的变种

 

◎ 猫眼神功


英美鬼畜的雷达技术,有相当一部分是建立在日本人八木秀次的基础之上。不过,日本军队自己对八木天线和雷达非常不感冒


战前,日本知道雷达的原理和运用,也做过一些研发的实验,但他们一直没取得大的进展。从昭和8年到昭和14年秋,海军的雷达研究进展不大。后来,海军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得到了日本无线株式会社研究员的协力,以在东京湾停泊中的空母赤城为目标,在陆上用10厘米的超短波进行照射,收到了发现目标的成果,算是“能用了”。


但是海军却以预算不足以及整备为由搁置了这个计划

 

◎ 联合舰队司令手握望远镜的戎装留影


“预算不足”当然只是表面原因。日本海军过于强调无线电静默,害怕雷达波暴露位置,所以坚决不研制自己的雷达,另一方面,他们固执地认为:人眼就是比雷达厉害。对于“远距离探知敌军”,他们有自己的绝招,这就是猫眼。

 

猫眼是日本海军当中一个负责瞭望的特殊的兵种。这可不是一般的瞭望哨,他们是能够二十四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看清远方物体的特异人士


猫的夜视能力极强嘛,研究发现,猫的瞳孔在昏暗中可扩大至眼球表面的90%,一点微弱的光亮就足够它们觅取猎物。日本海军的瞭望员也练就了“猫眼神功”,在一片漆黑中,有效搜索远方的目标,美国人很佩服他们,管他们叫猫眼。

 

◎ 猫眼的确在晚上炯炯有神(误)

 

猫眼的门槛很高,首先第一条就得是视力好。一开始,猫眼用的都是日本人,后来,日本海军发现台湾的高砂族更适合当猫眼,他们本来就在野外山林里生活,在夜里视力普遍比日本人好得多,后来高砂族就成了猫眼的常客。

 

猫眼们每天吃鳗鱼喝鱼肝油,服用特制的维生素A,他们还有特制的洗眼睛的硼酸药水,目的是为了保持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当然,他们要想拥有在黑暗中的好视力,还得刻苦训练。日本海军最不缺的就是这个,每天猛训练,什么月月火水木金金,没有休息日。练到后来,据说这些猫眼能在白天看到星星。为了更清楚地识别敌舰,日本人练就了“斜眼”,人类的眼球上,夜间感光细胞的分布在眼球侧面的比眼球正面的多,所以,斜眼能在晚上看得更加清楚。

 

◎ 猫眼们发现了敌机


日本海军是很为自己的猫眼自豪的,这是他们几十年刻苦训练的结晶,当时日本海军中甚至有谣言,说英美人的蓝眼珠子在夜里看不见东西,猫眼一出,鬼畜完蛋。


这时候,日本人已经差不多把雷达这回事儿给忘了。即使不列颠空战之后,驻伦敦的武官发报告回来说雷达有多厉害,日本海军还是无动于衷。

 

◎ 以猫眼对抗雷达


日本人忘了雷达,自然也忘了八木天线。特别是在战争初期,他们打得顺风顺水,猫眼也屡立奇功,这种情况下要雷达干什么?

 

二战期间,日本政府征召一批作家从军组成“笔部队”,撰写战地报告文学或战地通信稿。“珍珠港事件”后,小说家丹羽文雄随日本海军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他撰写过一篇在当时非常著名的报告文学《海战》,其中就描写了“猫眼神功”:“周围伸手不见五指,就只有手持望远镜的瞭望员的呼喊"左41度,发现一艘舰影","左30度,敌舰,敌舰向我而来.....”    

 

在丹羽文雄的笔下,充满了对这些征战太平洋的“勇士”们的崇敬,更是对猫眼瞭望员钦佩有加。据当时记载,他们在黑夜里能够看清万米前后的军舰,然后日军在8千米内以探照灯和水上飞机扔照明弹实施攻击。

 

◎ 猫眼们的日常


直到1942年2月日军攻占新加坡,他们才第一眼正眼去看美英鬼畜的雷达。在英国人的基地里,他们发现了两台雷达设备和完整的操作手册,但日军并不理解其含义,甚至都不知道YAGI的正确发音。直到审讯了雷达操作员纽曼才知道这个是日本人的名字,而操作手册中记载的用于雷达的天线,正是八木-宇田天线。

 

这份文档被当时的日本军方视为机密,日军终于记起来,原来国内还有八木秀次和宇田新太郎这二位,赶紧把他们请来帮助皇军作战,在战争中,宇田新太郎帮着日本军方改进雷达,从这一点上看,大日本皇军还是相当大度,两位知识分子臭老九的技术成果“墙里开花墙外香”,皇军没有发动舆论攻势,把他们打成“非国民”或者“日奸”,以今度古,这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日本的雷达技术终于开始取得进步,不过那个时候,日本海军还是没感觉到雷达有多重要。中途岛的失败被日本海军解读成“偶然”,到了瓜岛战役的时候,日本的猫眼获得了和美国雷达正面交手的机会。


虽然在一些海战中,日本人吃了雷达的亏,但他们还是凭借猫眼赢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比如1942年8月的萨沃岛海战。


◎ 萨沃岛海战中的日军重巡洋舰古鹰号,这次海战,日军获得了一边倒的胜利


日舰驶抵战场时,他们的猫眼先发现了两艘巡逻的美军驱逐舰,而装备新型雷达的美军驱逐舰却未能发现日舰。随后,日军抢先投下照明弹,抢先开火,获得了一次一边倒的胜利——4比0,要不是日本海军提早撤离,登陆场的那些美军运输船都得交代了,整个瓜岛战役的历史也会被改写。

 

◎ 动漫次元舰队中的萨沃岛海战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7411m72s?t=80


总体而言,瓜岛战役中,雷达比起猫眼的优势还不明显,原因是地理环境,瓜岛附近岛上都是高山,美军雷达搜索距离大幅度下降。而且那会儿的美国雷达操作员大部分都是菜鸟,当然无法跟苦练猫眼技术的日本海军瞭望员相比。

 

面对这样的形势,美国人的反应很实在,承认日本人有比自己强的地方,老老实实地改进自己的雷达。但日本人却觉得,自己的猫眼神功天下无敌,成功是必然的,失败是偶然的。“猫眼”在日本海军中是政治正确,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

 

日本海军这么有精神,就难免有精神过度折了自己的时候。


在雾岛号战列舰沉没前一天,日本海军就已经损失了一艘战列舰了。战列舰比叡在夜战中坚持用猫眼和探照灯发现目标的老方法,一开灯,整条船成了美军集火的好目标,结果自己被一群巡洋舰驱逐舰围殴,航行不能,救助绝望,只好打开通海阀自沉——如果日本人有雷达,本来比叡可以不这么惨的。

 

◎ 比叡号战列舰过于依赖猫眼和探照灯,结果被集火了

 

到了1943年,在几次美国和日本的舰队夜战中,雷达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日本的猫眼一个个随着军舰沉入大海,而美国雷达的技术日新月异。日本人损失越来越大,他们才意识到,雷达似乎是个很重要的东西,于是赶紧给自己的军舰装上各种各样的雷达,日语叫“电探”。


但是,日本的电探比起美国雷达差距太大,而且到了这个时候,战局已经恶化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就算有电探,说什么都晚了。


图注:日本海军在1942年终于想明白要给军舰装雷达了,这是空母翔鹤上的二一型电探(箭头所指),专门负责对海搜索

 

◎ 日本海军的雷达一旦装备,那就百花齐放。这艘秋月级驱逐舰上可以看到对空搜索的一三型电探,以及对海搜索的二二型电探

 

1945年4月6日,日本海军最后的一支舰队离开本土,向着冲绳做决死突击。4月7日上午,旗舰大和号上的一三式对空电探在100多公里的距离上就发现了美军来袭的大机群。雷达的作用,在这个时候终于被日本海军所认可,他们再也不提猫眼了。


◎ 1945年4月,带着单程燃料航向冲绳的大和号战列舰。在航行途中,大和号的一三型对空电探的确早早探知了美国飞机的方位,但一切已经没有意义了

 

但这一切在当时又有什么意义呢?日本海军的航母和飞行员已经凋零殆尽,大和号就算早早发现了美军飞机,又能怎么办?所以,就算日本人意识到雷达的作用,大和号也终究被击沉。伴随着这艘超级战列舰沉没,日本海军,乃至日本帝国,都走向了灭亡的道路。

 

◎ 关于大和号战列舰的建造和沉没,详见《为什么说“大和号必须死,日本才能活”?| 循迹晓讲

 

◎ 结论


日本在二战中拒绝雷达相信猫眼的故事,现在的人们读到它,会觉得它很荒谬,但其实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典型的路径依赖。


人过去习惯做什么,以后就大概率还会这么做。这种现象其实非常普遍,小镇做题家明知道学校那套行不通,但坚持过去的思维,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当然,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很多。日本拒绝雷达是这样,古代中国开凿了大运河之后,到了清朝,明明可以走海运运粮食,但一定要走漕运,这也是典型的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算是人性的一部分,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但日本人拿猫眼与雷达来对抗,在历史上也算是奇葩到无以复加。日本海军把路径依赖发展到了极致,沉醉在对自我有利的想象中,并主动地为这种想象来找各种冠冕堂皇、庄严体面的理由。


用猫眼对抗雷达如此,在中途岛之前修改军棋推演结果如此,到后来死抱着大舰巨炮不放,眼看着大和武藏去送死,也是如此。

 

过度的路径依赖是一种恶习,在自我的世界意淫中,逐渐变成一个反智主义者,比“二傻”还无可救药,二傻只是盲从,而这是坚定不移的蠢——日本海军的故事,之所以常讲常新,其原因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为什么说诺曼底登陆是二战的转折点?| 循迹晓讲


宗教改革如何影响了我们的大脑结构?| 循迹晓讲


人类历史总是“螺旋上升”的吗? | 循迹晓讲


无限双标:大明治水背后的真实逻辑 |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